•   亲爱的股友,愿你的股票市场之路如同长虹般绚烂,一路飙升,财源滚滚。在风云变幻中保持冷静和理性,把握机遇,实现财富增长的梦想。
  •   亲爱的股票朋友,愿你在新的一年里,股票如潮水般上涨,收益如春笋般茂盛。在市场的海洋中乘风破浪,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。祝你投资顺利,财源滚滚!

正规配资平台:手机股票配资平台-7月土拍市场“缩量提质”:一线城市溢价率创年内新高 单价“地王”频现

摘要:   “上海诞生新的全国单价地王项目”“深圳土地单价时隔十年再破纪录”7月份,多个热点城市的土拍消息频登热搜榜,引起市场广泛关注。  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...
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(万)

  “上海诞生新的全国单价地王项目”“深圳土地单价时隔十年再破纪录 ”7月份,多个热点城市的土拍消息频登热搜榜 ,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。

  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梳理各机构统计数据发现,7月土地市场总体供应面积同比下降,但多地土拍却刷新了当地楼面价纪录。尤其是一些“绝版地段”“多年断供区域”的高品质宅地入市出让 ,引来众多房企的激烈争夺。如上海、深圳 、苏州等地陆续拍出高溢价、高总价、高单价地块,土地市场“缩量提质 ”特征显著 。

 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8月1日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,从各城市群的土地出让金额来看 ,长三角位居四大城市群之首 ,央企 、国企和地方国资房企仍是拿地主力,民企仅在重点深耕区域补充土储。

  “土地市场争夺激烈,一方面是由于房企希望抓住窗口期 ,在核心城市的优质地块进行补仓。另一方面,今年以来各地释放的优质地块和稀缺项目吸引了房企的目光,稀缺性决定了竞争的激烈性 。”刘水认为 ,接下来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 、杭州 、成都等热点城市的核心地块或将继续保持高溢价成交 。而三四线城市则以底价成交为主,部分城市可能通过优化供地结构、降低起拍价格等方式吸引房企投资布局。

  一线城市溢价率创年内新高

  据克而瑞数据 ,7月全国土地市场成交规模迎来季节性环比回落,土地成交建筑面积、金额分别环比下降13% 、18%;供应建筑面积低位运行,为6181万平方米。

  7月份 ,克而瑞重点监测城市的土拍平均溢价率达9.9%,为2025年二季度以来月度新高,主要是下半月两周接连出让了多宗优质宅地 。其中 ,一线城市土拍溢价率大幅攀升 ,上升至25.7%,创下今年以来的月度新高;三线城市土拍溢价率小幅上升至4.6%,较上月增加1.2个百分点;二线城市土拍溢价率下降1.1个百分点至6.2%。

  7月14日 ,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核心桂湾片区一宗宅地出让,共吸引12家房企角逐。经过158轮激烈竞价,该地块被招商蛇口以总价21.55亿元、楼面价84180元/平方米、溢价率86.10%竞得 。这也是时隔十年 ,深圳宅地楼面价首次突破8万元/平方米关口,成为深圳单价“地王”。

来源:中指研究院

  7月23日,绿城中国以总价46.67亿元 、楼面价65242元/平方米、溢价率8.74%竞得位于苏州市苏园土挂(2025)04号地块 ,刷新苏州楼面价历史纪录,并且成为江苏省单价“地王 ”。

  7月27日,备受市场关注的上海徐汇衡复风貌地块正式出让 ,最终被民营企业上海祺祥旺宇置业公司以总价12.25亿元、楼面价20.03万元/平方米 、溢价率22.38%竞得,一举刷新了上海乃至全国涉宅用地楼面价纪录 。此前该纪录为今年2月出让的上海静安寺C050101单元095-7地块,成交楼面价16万元/平方米。

来源:中指研究院

 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 ,7月 ,溢价率超过10%的地块出现在杭州、上海、成都 、武汉、青岛、南京 、深圳和长春等城市。其中,长春经开区一宗地块溢价率最高达到100%,上述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地块溢价率也超过86% 。

  从全国住宅用地成交总价TOP10来看 ,高总价地块主要集中在上海 、杭州和深圳。其中,上海有5宗地块入围,总成交金额高达244亿元 ,其中虹口区北外滩地区hk315-11地块以总成交价65亿元位列月度榜首。杭州和深圳各有2宗地块入围,总成交金额分别为46亿元和45亿元 。

  克而瑞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总监马千里表示,7月 ,武汉、济南、西安均有宅地流标或撤牌,因为未来销售前景确定性不足或未达出让预期,未能成功如期出让 。不过 ,整体土地流拍率9%,处在近年低位。

  在马千里看来,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十年再度召开 ,将2025年以来加快推进的城市更新工作站位进一步拔高 ,要求优化城市空间结构,并提及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。随着各地城市化高质量发展的进一步推进,土地使用效率的进一步挖潜 ,预计各地将迎来更多优质宅地入市 。

  将延续“缩量提质 ”市场特征

  如同今年不断升温的夏季,土地市场各家房企参拍气氛热烈。

 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,今年前7个月 ,TOP100企业权益拿地总额5783亿元,同比增长34.3%,相比6月小幅增长1个百分点。中海地产 、绿城中国和保利发展分别以542亿元、522亿元和424亿元的权益拿地金额排在前三位 。

2025年1—7月房企权益拿地金额和面积TOP10 图片来源:中指研究院

  据刘水介绍 ,今年前7个月,重点城市拿地金额TOP10房企中,以央企、国企和地方国资为主力 ,这些企业继续聚焦核心城市并加大力度补仓。而民企仅在重点深耕区域补充土储。

  如招商蛇口在北京 、上海、南京和成都等四个城市的拿地金额均进入当地前十;建发房产则在杭州、北京 、苏州和成都四个城市的拿地金额进入当地前十 。民企方面,滨江集团聚焦杭州,在杭州位列拿地金额第一;兴耀房产集团在杭州、大华集团在上海均增加土地储备;嘉禾兴地产则进入成都拿地金额榜前十。

  在今年前7个月房企全口径新增货值榜上 ,绿城中国、中海地产和保利发展位列前三 ,金额分别为1116亿元 、935亿元、907亿元。TOP10企业全口径新增货值总额6871亿元,占TOP100企业的43.5%,TOP100企业新增货值门槛为55亿元 。

2025年1—7月房企新增货值TOP10 图片来源:中指研究院

  在政策层面 ,7月多地发布了供给侧管理优化新政。如北京于7月10日印发《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,优先向轨道交通站点和就业密集地区供应住宅用地,完善“保障+市场”住房供应体系。这不仅给房地产市场带来更有活力的市场化宅地 ,并且进一步丰富了宅地供应的结构 。

  成都于7月21日发布《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》,提出在四方面提升供应质量,包括完善“人房地钱”联动机制、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、分板块灵活制定商服自持比例 、支持高品质住宅建设 。

  马千里分析指出 ,下半年土地市场有望维持适当的竞拍热度,在合理的交易规模下为稳市场提供更多动力,释放更多稳定信号。集聚大量外来人口的核心城市 ,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小城市,在合适的开发指标之下,城市更新类宅地在助力城市焕新发展的同时 ,也为房地产市场带来了更多强确定性的投资标的 ,并持续提振从业者和需求侧信心。

  刘水则提醒道,短期来看,房企当下更加注重项目的安全性与盈利的确定性 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和杭州等热点城市的核心地块,凭借稀缺属性预计仍将频现高溢价成交,成为房企争夺的焦点 。不过 ,仍需避免获取高价地,防止因单价过高而为项目后续开发带来挑战。“产品力竞争升级,得房率提升 、外立面材料升级成趋势 ,已在倒逼开发商提升设计能力,拿到地以后如何打造‘好房子’,是企业未来的一个考验。 ”

你可能想看:
分享到: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